關于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市人大常委會農業農村工委
2021年5 月 25日
市人大常委會農業農村工委
2021年5 月 25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性工程,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集約規模經營,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1年工作要點安排,4月13日—15日,市人大常委會陳玉蓮副主任率領農業農村工委及部分常委會委員,先后深入農業農村局和孔城、文昌、金神、呂亭等鎮,對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詳細了解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規劃、標準、資金管理、工程養護等情況,并召開座談會,聽取相關部門和項目區鎮、村負責人及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意見和建議,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國家、省、安慶市關于農田水利建設的工作部署,努力克服疫情、旱情、汛情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圍繞建設任務,狠抓工作落實,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順利推進。2019年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7.3萬畝, 截至該年底,全市共建成高標準農田44.8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55.5%,在安慶市高標準農田中規模位列第一,目前工程已經結束且已通過省市驗收。2020年繼續建設高標準農田7萬畝,項目投資總額1.0506億元。截至目前,項目已進入工程掃尾階段,絕大多數標段已完工并申請單項工程驗收。2021年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4萬畝,分布在文昌、孔城、龍騰、金神4個鎮街8個行政村,目前,規劃設計工作基本結束。
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自“十二五”啟動以來,建設規模和資金投入都有了明顯提升,項目的順利實施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田抗災減災能力,加快了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但在項目建設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項目資金投入不足,綜合效益難以發揮。投標主體中標預算價下。20多個點)較大,農田畝均財政投入補助標準與實際撥付額相差大,且工程物料價格和人力成本不斷上漲等因素,致使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缺口,財政專項資金結余,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質量和效益難以充分發揮。如呂亭鎮平坦村王莊受資金不足影響,部分工程無法收尾,出現了斷頭路、斷頭渠,造成了效益難發揮、農民有意見。
(二)項目工程監管不力,建設質量難以保障。在項目質量監管上,鎮、村項目現場管理人員多為村里老黨員、志愿者,專業力量相對薄弱,而部分監理單位沒有很好地履行自身職責,監而不理現象時有發生,單一監管流程無法全面保障工程質量。此外,工程建設還存在“重建輕管”現象,對建后設施如何管護沒有具體落實,也缺乏相應的管護經費,出現了部分設施一年新、二年舊、三年荒廢的跡象。
(三)設計缺乏統籌,效果大打折扣。有的項目區,設計人員未深入農田進行仔細的現場踏勘,缺乏細致周密的考慮,沒有充分吸取項目區干部群眾的意見,設計方案存在不合理、不科學現象,效果大打折扣,圩區、畈區、山區項目設計側重點應有不同,如圩畈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應注重建設排澇站,但在涵閘建設中,有關部門相互推諉,過分規避自身風險影響了項目綜合效益;少數項目區內過高地追求了水泥路面的質量,忽視了設計方案的實用性;還有的在設計上只注重有形實體工程建設,而忽視了綜合配套的建設。調查中,有部分鎮村反映項目建設中空有排灌站,而站內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排灌站建如不建。
(四)田塊碎片程度大,難以治理。受以前年度其他項目建設未整村推進的影響,目前我市大多數村都不同程度存在未建農田,導致碎片化零散耕地數量大,又不符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整村推進的要求,建議在“十四·五”建設中予以統籌考慮。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一項惠民、利民工程,事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針對目前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調查組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市政府要根據財力進一步加大涉農項目建設投入,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資金配套,整村連片推進項目力度,增強農民生產信心,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真正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二)要鎮村提前謀劃,在“面”上求突破。鎮村應提前主動作為、未雨綢繆,充分征求國土部門和村民的意見,在明晰土地產權,確保百姓權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動員引導村民整合土地,將土地丈量確認在圖紙上,盡量做到農村土地確權不確界,高效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減少項目費用開支,發揮資金效益最大化。如文昌街道交通村在項目實施中與當地農戶主動對接、提早謀劃,把高標準農田建設與鄉村振興、村莊整治、大戶經營結合起來,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好局、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要項目設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既要把耕地、道路、排灌溝渠等結合起來通盤考慮、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安排,以達到改進和提高農業生產條件,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又要考慮山區、圩區、畈區等地形差異科學設計項目方案,真正把項目區建成符合“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產穩產農田的要求。同時要把當前較為分散的碎片化農田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整合起來,既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又讓全體農民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
(四)要嚴格監管工程質量。建議市農業農村局優化技術指導服務,配強專業技術人員,設立鎮村級質量管理員,實行專人專項負責制,加強現場督查管理,“零距離”把控工程質量,及時跟進督辦項目建設。調查中,孔城鎮鐵山村通過開鑿足夠寬的溝渠,在溝渠糟預制件上進行了深加工,既節約了成本又達到了堅固耐用和提高了防洪標準。
(五)要健全完善長效管護機制。三分建七分管。建議市政府一方面要設立管護專項補助資金,一方面按照“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建立健全后期管護體系,落實工程管護措施,明確管護主體、管護責任和管護義務,引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村集體等參與高標準農田設施的運行管護,使后續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確保我市高標準農田“建得成、管得好、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