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
2018年5月24日
2018年5月24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根據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于4月23日對《科學技術普及法》貫徹實施情況開展了執法檢查,F在,我代表執法檢查組向常委會作報告。
一、基本情況
開展這次執法檢查工作,主要目的是進一步貫徹實施《科學技術普及法》,督促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落實該法的各項規定,推動法律實施中一些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
本次執法檢查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玉蓮牽頭負責,教科文衛工委具體實施,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市人大代表參加活動。
執法檢查組先后對市實驗小學、金田公司、市圖書館和科技館等單位落實《科學技術普及法》情況進行了實地檢查,并召開座談會,聽取了市政府以及市科協、文化委、教育局等17個職能部門的工作匯報,詳細了解他們在落實該法關于組織管理、社會責任、保障措施以及法律責任追究等方面的具體情況。
執法檢查組認為,《科學技術普及法》自2002年6月頒布以來,市政府高度重視該法的實施工作,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工作方針,認真抓好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對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科學技術普及法》在我市得到了較好地貫徹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保障機制。落實法律要求,及時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28個職能部門為成員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科普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成員單位各自職責。加大財政投入,建立財力保障機制,2017年,市級財政投入科普經費90萬元,用于加強基層科普能力建設,并逐年增加。夯實工作基礎,完善人才保障機制,出臺《關于加強科協基層組織建設的實施方案》,要求各鎮、街按照“四有”(有牌子、有機構、有場地、有人員)的標準建立基層科協組織,動員鼓勵各類專業人才加入科普信息員隊伍,努力打造一支業務精湛的科普信息員隊伍,為公眾提供定向精準的科普服務。目前,我市在冊科普志愿者187名,科普信息員2494人。
(二)加強宣傳引導,營造濃厚氛圍。一是加強科普知識的宣傳普及。在廣電臺、桐城報等媒體開設“科普大篷車”、“科普之窗”等欄目,定期開展《科普法》宣傳;大力推廣“科普中國”、“科普安徽”等手機應用軟件,充分利用大屏、PC機、多功能一體機等播放“科普中國”等優質視頻資源;積極推進鄉村、社區、學?破誩站建設,今年將新建科普e站5個。二是發揮科普陣地的重要作用。利用基層科普活動站、宣傳欄、圖書室、社區科普大學教學點等場所設施,開展一系列群眾性、社會性科普活動,累計發放科普宣傳品12萬余份,贈送科普書籍、掛圖8萬余冊,受教育達20萬余人次。極大地提升了廣大人民群眾科技素質,營造了濃厚的科普氛圍。
(三)加強陣地建設,提升工作實效。立足我市現有科普資源,主動爭取中國流動科技館、安慶市科普大篷車來我市巡展。全面推進新科技館規劃建設,40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科技新館即將開工建設。加強基層科普陣地建設,新建龍眠街道太平社區科普場館。目前館場規劃設計、展品制作布局等工作有序推進。同時,積極引導社區與轄區單位開展科普資源共享共建。文昌街道三里社區與市地震局共建社區地震館,文昌街道西苑社區與市氣象局共建社區氣象館。
(四)突出教育培訓,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結合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加大對“四類”重點人群科普培訓力度,我市90%以上的基層干部、80%以上的城鄉勞動力接受了一次實用技術培訓;90%以上的中小學生參與了各類科普活動,科普活動的社會化、群眾化和經;降玫矫黠@提升。一是抓好農民群體的科學素質培訓活動。面向廣大農民群眾常態化開展送科技下鄉、科教進田間地頭等活動;利用村廣播站、科普網站、科普畫廊和科普櫥窗、科普學校等資源進行實用技術培訓;組織農民群眾參加各類科普知識競賽。2017年,龍衛茶葉專業合作社朱龍衛等農民參加全國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取得較好成績。二是抓好城鎮勞動人口的科學素質培訓活動。以“百名專家進社區”等科普活動為載體,積極推進科普進社區。近幾年來,開展了送科技、科普講座、適用技術培訓等100余場,共發放科普宣傳冊資料25000多份,受益群眾達50萬余人次。三是抓好未成年人的科學素質培訓活動。以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國兒童計算機表演賽、校園科技活動周為主的未成年人素質教育活動在全市中小學普遍開展。今年繼續舉辦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科幻繪畫大賽,組織學生參加和觀摩青少年科學論壇、科普夏令營、機器人大賽等,廣泛組織開展學?萍脊、科技周、科普日、紅領巾科技小社團、科普展教、知識競賽、有獎征文、百名專家鄉村學堂講科普、科技之光青年專家服務團等活動。四是抓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培訓活動。市委組織部、市科協聯合開展“創新驅動發展,科學破除愚昧”科普視頻展播月活動,在桐城先鋒網、桐城科普網等網站開通科普中國V視快遞落地應用鏈接。組織基層黨員干部收看“科普中國”等優質科普視頻資源,累計播放科普中國視頻1760部,日均播放41分鐘。
(五)服務創新主體,促進市域經濟發展。一是加強政策項目支持。出臺“1+3+8”產業扶持政策,設立“促進科技自主創新發展”專項資金2千萬元,引導企業加速新成果、新產品、新工藝研發與轉化步伐。兩年來,圍繞全市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和關鍵技術,積極組織企業申報實施安慶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與獎補項目29項,爭取上級資金1400萬元;組織實施桐城市科技計劃項目71項,落實經費370萬元。二是著力加強企業科技宣傳培訓。兩年來圍繞全市產業發展重點,組織全市科技型企業參加省、市各類培訓會議15余場次,引導企業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試點)企業,全市共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7家、高新技術產業企業90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余家。三是發掘科研院所智力資源。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進行科技開發、成果轉讓、科技服務、人才培訓等方面的產學研合作,支持企業建設科技研發機構,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切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級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4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與安工大、安農大組建“校市科技合作戰略聯盟”。
二、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從執法檢查的情況看,我市在貫徹落實《科學技術普及法》中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但也不同程度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科普觀念相對滯后,認識不夠到位。一是工作主動性不高。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雖然列入政府綜合目標考核,但是有的單位認為科普工作與部門關系不大,沒有制訂科普工作年度計劃,沒有列入單位工作議事日程,把科普看作一項階段性工作而非經常性工作,制度化、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尚未形成。二是科普理念創新不夠。圍繞現代信息網絡科學技術,對科普資源的開發利用有待加強,科普活動互動性不強、對廣大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三是科普工作存在誤區。過于偏重科學知識的普及,忽略了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培育。
(二)科普形式和內容單調,特色不夠明顯。一是活動形式老套。在組織開展各類科普主題活動中,各級各部門、企業、團體和社區等主要還是通過創建科普宣傳欄、科普宣傳示范基地,設立科普畫廊等傳統形式開展科普活動,活動形式和內容較為單一。二是開展自主特色活動不多。雖然科協等有關部門組織的科普活動不少,但部門聯合自主舉辦的大型綜合類科普活動不多,地方特色不夠彰顯。三是基層科普活動開展不充分,針對性不強。我市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多,大多老人、婦女、兒童留守在家,科普知識進家庭、進企業、進農村活動未能全面展開。同時對實用技術的宣傳普及多,而對文明科學生活的宣傳較為薄弱。近幾年來,雖然對青少年的科普工作作力度有所加強,有一定的突破,但由于學校還沒有真正從應試教育轉到抓素質教育上來,大部分學校特別是鄉村學校的青少年科普活動流于形式,抓得不夠深入。我市每年青少年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大賽時,作品多為科幻繪畫,而科技創意制作相對較少。
(三)科普工作未形成合力,隊伍建設有待增強。一是協作不夠。各相關單位之間的協調和交流較少,各行各業的科協組織、團體、協會等協作共為不夠,尚未形成大協作、大聯合的良好格局。二是基層科普人才匱乏,科普力量偏弱。 主要存在:專業技術人員身兼多職,無法全身心投入到《科普法》的貫徹落實行動中,參與科普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未能得到有效發揮;科普人員未受到系統的學習培訓,對業務知識不了解、不熟悉,不能深層次開展科普活動;科普隊伍人員數量不足,無法滿足我市面廣量多的宣傳普及工作等現象。
(四)科普經費投入有限,保障不足。2017年市級財政投入科普預算經費共計90萬元,按全市總人口75萬計、人均1.2元。2018年市財政投入科普預算經費共計97.5萬元,按人均1.3元進行預算安排?破战涃M投入與科普工作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與我市“全國科普先進縣(市)”稱號不相稱(這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較大。據有關資料顯示,2014年我國科普經費人均4.68元)。目前,我市大部分單位科普基礎設施不健全,具體表現為缺少固定且達標科普活動平臺、科普設施陳舊、科普櫥窗設置少等。市科技館建于2007年,設施陳舊,設備老化;人員編制不足,且無經費保障。 建設需求與資金支持矛盾突出,無法高標準開展科普活動。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激發科普工作活力。市政府要充分認識開展科普工作的緊迫感、使命感、責任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科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要把科普工作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作為我市實施“552”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相關部門和單位要認真抓好“全國科普日”等常態化活動,不斷激發創新熱情,豐富科普工作,不斷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激發公眾對科技的興趣,努力開創充滿活力的科普工作新局面
(二)進一步強化保障,培育科普工作動力。科技普及要有機制、有隊伍、有載體、有平臺。要逐年提高科普投入水平,精準安排財政科普經費,保障科普工作順利開展;不斷健全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科協組織網絡,探索在科技人員較多的非公企業、社會組織中建立科協組織,把熱心科普事業、責任心強、事業心強、有豐富群眾工作經驗的人員充實到科普工作者隊伍中,充分發揮科普工作者和志愿者服務隊伍的作用。
(三)立足創新,不斷發掘科普工作潛力。要加強科普活動內容創新,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大型活動與日;顒鱼暯,宣講類、培訓類和競賽類結合,展教式和體驗式活動并舉,實現科普形式的多元化,激發廣大公眾參與科普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同時要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進行科技開發、成果轉讓、科技服務、人才培訓等方面的產學研合作,力爭引進、消化、吸收更多的科技成果;引導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試點)企業,支持企業建設科技研發機構,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切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部門聯動,不斷增強科普工作合力。相關單位積極主動履行自身職責的同時,要做好向上延伸和向下溝通,發揮部門聯動效應,匯聚各級力量拉動科普工作,確保工作開展社會化、群眾化和經;。同時,要將科普工作與精準扶貧、農業發展、創新創業等工作有機結合,使科普工作更加切合實際,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科技、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圍,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